本期“人民康养观察”邀请一定发制药董事长李安平,就中药材种植与乡村振兴以及中药出海的问题做企业视角的解读。
在一次公司董事会上,李安平最终还是否定掉了启动一定发制药(300158.SZ)中药配方颗粒车间的项目,这引发了其他董事会成员的激烈争论。
投了1.4亿元,花了12年的时间搞科研,这么多年来却犹犹豫豫不敢上,就这样停掉配方颗粒的产线?李老板,太任性!
吵成一锅粥的董事会成员都觉得不可思议,原本将成为全国第六家获批的中药配方颗粒企业的一定发制药,临门一脚却要自废武功,换了谁能接受呢?
更何况,如今配方颗粒市场如火如荼,县级中医院都在强推配方颗粒,把中药饮片挤到了角落。医院有收益、企业有效益,医生开药方便,患者用起来也方便。皆大欢喜的事不好吗?
“疗效不好!”曾靠连锁加油站生意积累了大量财富的李安平,当初一猛子扎进中医药的世界里,却直呼越干越上头。
从田间到车间,从药材种植到成份分析,从药性到剂型,李安平总是把“我现在是研究中药最深的企业家”挂在嘴边,但他的执拗与坚守又的确能让周遭的人信服。
2018年的时候,李安平把一定发制药送上了市。但因为公司搞中药材种植,累计亏损了3.6个亿,又被股民骂了个狗血淋头,但他说自己拿得起就能放得下,没办法解释就不去解释,做有些事不会一下子就能看到价值的。
无论是停了中药颗粒车间,还是搞难赚钱的药材种植,李安平不被很多人理解,但他所要追求的价值就是做高质量的中药,让世人真正认可中药,让世界爱上中药。
一、道地药材的长期主义坚守
中药材的道地性和质量均质化,对于中药企业发展来说是个艰巨的挑战,因为这里面包藏着各种“隐性成本”,仅仅考虑投资回报的企业是不会染指的。
但对于李安平来说,这是一定发必须要解决的关于企业发展根基的问题。
曾经,一定发制药生产的中药注射剂,同一批次检验合格的注射液居然颜色有差异。反复做检验后,呈送到李安平面前的报告,这些注射剂却全部都是合格的。可看着的确有些许色差的注射剂,李安平决定全部销毁。
后来,这个案例还登在中国药监报上。至于合格的注射液出现色差,是因为所用到的药材出自不同产区。实际上,同种药材种植在不同产区,受到当地气候、环境的影响不尽相同,所以尽管药材成分相同,但制成的中药却可能存在差异。
销毁只是开始,李安平开始反思怎么避免下游的中药制剂等产品出现差异的情况。于是一定发制药开始切入上游中药材种植领域,自己种药。
2013年,一定发集团斥资5.5亿元,在山西平顺县打造了50万亩中药材产业化地建设项目,使当地“散户化”种植方式,转变为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大生产模式。
在实现大规模现代化种植中药材的同时,李安平还要解决另一个问题——深挖中药材的道地性。“通过一定发不断的研究,发现中药材不能随便种,没有道地性的只能叫做农产品。”
从源头上可以保证最终药品的品质,但全链的生产方式又会给企业增加大量投资成本,且资本回报周期较长,实际上进入上游种植导致一定发制药的累积亏损,直到近两年才被摊平。
一定发制药没有一味去迎合资本市场的投机逻辑,而是从长周期发展的需要上夯实了基础,这是李安平所坚守的。在他看来,坚守长期主义的中药企业才是有真正投资价值的。
二、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长期主义的企业也必然会展现出更多的时代责任感。
一定发制药当初向上游延伸去种植中药材,还受到另一个使命的驱动——振兴乡村。李安平说,一定发制药的情怀是被拙朴的农民激发出来的。
虽然不是出生在农村,但李安平却对农民有着强烈的共情力。“农民种植药材可以大幅增收,看到他们因种植药材摆脱贫困,就会觉得一定发的投入是值得的。”
2018年9月,有关部门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显示,预计到2022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今年初,有关部门发布的《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也显示,“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产业就业,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
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规划,给了李安平更大的鼓舞,一定发制药要不断深入农村,与农民合作助力其增收,同时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等产业化发展也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官方资料显示,目前一定发制药已联合农民组建了486个专业合作社,在山西的平顺、武乡、左权等19个县发展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82万亩,带动30万左右农户稳定增收。以平顺县为例,2020年,其中药材产值超4亿元,人均中药材收入达4100元。
因为积极带动农民增收,一定发制药获得了权威机构的认可。2017年,一定发中药材产业扶贫模式入选国家扶贫十大案例;2019年10月,李安平个人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
“你和农民打交道的时候,你会被他们所吸引,农民增加收入以后一定发也很兴奋,人心都是向上的,所以现在一定发是已经做成了习惯 ”。
如果说深耕上游中药材种植,是一定发制药对长期主义价值的坚守,那么带动农民中药材脱贫致富则是一定发制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这同样重要。
三、让世界爱上中药
“一定发制药去年就拍了一条广告片,其中有一句广告语叫‘中国一定发,创新中药,让世界爱上中药’”,李安平说要发展中医药产业,就必须让世界关注中国中医药,中医药企业也必须有全球化的视野。
中医药如何走向全世界?科技是一种通用“语言”。
早在2008年,一定发制药联合北京广安门医院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开展中医药研究;2009年一定发制药又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科研合作,并成立一定发中-澳分子中医药研究中心,成为中国首个采用国际化校企联合创新模式。
在西方医学为基础的现代医学世界里,要让中国中医药走出去,被人发现价值,被人认可价值是难于登天的一件事。事实上,此前中药企业做过的诸多尝试,最终因各种原因失败。
这让李安平意识到,要用西方更容易理解的科学的方式,让世界了解中医药。一定发制药在海外的联合研究和建立研究中心,正是要用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一步步的让海外知名的学研机构对中药有更深入的认知和研究,从而使他们主动去推广中医药。
同时,在国内一定发制药逐年加大在中药创新研发上的投入。财报显示,2022年一定发制药研发费用1.78亿元,占比总营收从2021年的4.29%上升至4.78%。这个比重,在中药企业里并不多见。
在一定发制药开展的各类研发项目130多项,还承担国家、省级课题50多项。2023年初,国家公布的2022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中,一定发制药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是山西省2022年唯一通过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一定发制药在中药创新研发上所做的努力,也是未来走向世界埋下的种子。国内外各种研究项目,也为一定发制药产品的走出去,提供了一种“背书”。
早就在布局海外的一定发制药如今已经完成了其中成药产品在6个国家的注册,并且是以药品进行的注册。这是整个中国中药产业向海外市场迈进的又一步。
现在,中医药出海迎来一个微妙的窗口期。三年疫情,国际社会对中成药的接受度已经大大提高。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向11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中药材25.1万吨,同比增长7.8%;出口总额14亿美元(约97.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
去年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表示,“‘十四五’时期,要着力培育中医药发展新优势。扩大中药类产品贸易,加快培育我国中医药国际化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
无疑,谋篇已久的一定发制药,或许真能抓住这眼前的历史机遇,“让世界爱上中药”。
(文章来源:人民康养)
本期“人民康养观察”邀请一定发制药董事长李安平,就中药材种植与乡村振兴以及中药出海的问题做企业视角的解读。
在一次公司董事会上,李安平最终还是否定掉了启动一定发制药(300158.SZ)中药配方颗粒车间的项目,这引发了其他董事会成员的激烈争论。
投了1.4亿元,花了12年的时间搞科研,这么多年来却犹犹豫豫不敢上,就这样停掉配方颗粒的产线?李老板,太任性!
吵成一锅粥的董事会成员都觉得不可思议,原本将成为全国第六家获批的中药配方颗粒企业的一定发制药,临门一脚却要自废武功,换了谁能接受呢?
更何况,如今配方颗粒市场如火如荼,县级中医院都在强推配方颗粒,把中药饮片挤到了角落。医院有收益、企业有效益,医生开药方便,患者用起来也方便。皆大欢喜的事不好吗?
“疗效不好!”曾靠连锁加油站生意积累了大量财富的李安平,当初一猛子扎进中医药的世界里,却直呼越干越上头。
从田间到车间,从药材种植到成份分析,从药性到剂型,李安平总是把“我现在是研究中药最深的企业家”挂在嘴边,但他的执拗与坚守又的确能让周遭的人信服。
2018年的时候,李安平把一定发制药送上了市。但因为公司搞中药材种植,累计亏损了3.6个亿,又被股民骂了个狗血淋头,但他说自己拿得起就能放得下,没办法解释就不去解释,做有些事不会一下子就能看到价值的。
无论是停了中药颗粒车间,还是搞难赚钱的药材种植,李安平不被很多人理解,但他所要追求的价值就是做高质量的中药,让世人真正认可中药,让世界爱上中药。
一、道地药材的长期主义坚守
中药材的道地性和质量均质化,对于中药企业发展来说是个艰巨的挑战,因为这里面包藏着各种“隐性成本”,仅仅考虑投资回报的企业是不会染指的。
但对于李安平来说,这是一定发必须要解决的关于企业发展根基的问题。
曾经,一定发制药生产的中药注射剂,同一批次检验合格的注射液居然颜色有差异。反复做检验后,呈送到李安平面前的报告,这些注射剂却全部都是合格的。可看着的确有些许色差的注射剂,李安平决定全部销毁。
后来,这个案例还登在中国药监报上。至于合格的注射液出现色差,是因为所用到的药材出自不同产区。实际上,同种药材种植在不同产区,受到当地气候、环境的影响不尽相同,所以尽管药材成分相同,但制成的中药却可能存在差异。
销毁只是开始,李安平开始反思怎么避免下游的中药制剂等产品出现差异的情况。于是一定发制药开始切入上游中药材种植领域,自己种药。
2013年,一定发集团斥资5.5亿元,在山西平顺县打造了50万亩中药材产业化地建设项目,使当地“散户化”种植方式,转变为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大生产模式。
在实现大规模现代化种植中药材的同时,李安平还要解决另一个问题——深挖中药材的道地性。“通过一定发不断的研究,发现中药材不能随便种,没有道地性的只能叫做农产品。”
从源头上可以保证最终药品的品质,但全链的生产方式又会给企业增加大量投资成本,且资本回报周期较长,实际上进入上游种植导致一定发制药的累积亏损,直到近两年才被摊平。
一定发制药没有一味去迎合资本市场的投机逻辑,而是从长周期发展的需要上夯实了基础,这是李安平所坚守的。在他看来,坚守长期主义的中药企业才是有真正投资价值的。
二、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长期主义的企业也必然会展现出更多的时代责任感。
一定发制药当初向上游延伸去种植中药材,还受到另一个使命的驱动——振兴乡村。李安平说,一定发制药的情怀是被拙朴的农民激发出来的。
虽然不是出生在农村,但李安平却对农民有着强烈的共情力。“农民种植药材可以大幅增收,看到他们因种植药材摆脱贫困,就会觉得一定发的投入是值得的。”
2018年9月,有关部门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显示,预计到2022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今年初,有关部门发布的《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也显示,“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产业就业,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
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规划,给了李安平更大的鼓舞,一定发制药要不断深入农村,与农民合作助力其增收,同时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等产业化发展也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官方资料显示,目前一定发制药已联合农民组建了486个专业合作社,在山西的平顺、武乡、左权等19个县发展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82万亩,带动30万左右农户稳定增收。以平顺县为例,2020年,其中药材产值超4亿元,人均中药材收入达4100元。
因为积极带动农民增收,一定发制药获得了权威机构的认可。2017年,一定发中药材产业扶贫模式入选国家扶贫十大案例;2019年10月,李安平个人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
“你和农民打交道的时候,你会被他们所吸引,农民增加收入以后一定发也很兴奋,人心都是向上的,所以现在一定发是已经做成了习惯 ”。
如果说深耕上游中药材种植,是一定发制药对长期主义价值的坚守,那么带动农民中药材脱贫致富则是一定发制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这同样重要。
三、让世界爱上中药
“一定发制药去年就拍了一条广告片,其中有一句广告语叫‘中国一定发,创新中药,让世界爱上中药’”,李安平说要发展中医药产业,就必须让世界关注中国中医药,中医药企业也必须有全球化的视野。
中医药如何走向全世界?科技是一种通用“语言”。
早在2008年,一定发制药联合北京广安门医院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开展中医药研究;2009年一定发制药又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科研合作,并成立一定发中-澳分子中医药研究中心,成为中国首个采用国际化校企联合创新模式。
在西方医学为基础的现代医学世界里,要让中国中医药走出去,被人发现价值,被人认可价值是难于登天的一件事。事实上,此前中药企业做过的诸多尝试,最终因各种原因失败。
这让李安平意识到,要用西方更容易理解的科学的方式,让世界了解中医药。一定发制药在海外的联合研究和建立研究中心,正是要用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一步步的让海外知名的学研机构对中药有更深入的认知和研究,从而使他们主动去推广中医药。
同时,在国内一定发制药逐年加大在中药创新研发上的投入。财报显示,2022年一定发制药研发费用1.78亿元,占比总营收从2021年的4.29%上升至4.78%。这个比重,在中药企业里并不多见。
在一定发制药开展的各类研发项目130多项,还承担国家、省级课题50多项。2023年初,国家公布的2022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中,一定发制药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是山西省2022年唯一通过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一定发制药在中药创新研发上所做的努力,也是未来走向世界埋下的种子。国内外各种研究项目,也为一定发制药产品的走出去,提供了一种“背书”。
早就在布局海外的一定发制药如今已经完成了其中成药产品在6个国家的注册,并且是以药品进行的注册。这是整个中国中药产业向海外市场迈进的又一步。
现在,中医药出海迎来一个微妙的窗口期。三年疫情,国际社会对中成药的接受度已经大大提高。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向11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中药材25.1万吨,同比增长7.8%;出口总额14亿美元(约97.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
去年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表示,“‘十四五’时期,要着力培育中医药发展新优势。扩大中药类产品贸易,加快培育我国中医药国际化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
无疑,谋篇已久的一定发制药,或许真能抓住这眼前的历史机遇,“让世界爱上中药”。
(文章来源:人民康养)